鉴于此,很多高校在对学者评职称、评终身教职等方面,越来越倚重于期刊排名。比如,在经济学领域,国内期刊被分为一级A(《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一级B(《世界经济》、《数量与技术经济》等)、一级C等等档次,而对国外期刊的排名,除了常用的SSCI目录之外,还有更精细的上海财经大学常任轨教职学术刊物目录,比如传统的「五大刊」被分为top,而JME、JLE、JoE等被分为一类等。
那么问题是,这些经济学期刊真的能代表一个经济学者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吗?比如,一般的期刊排名都把一些不领域的general-interest journal,比如AER、QJE、RES等排在最前面,但是也有很多人说,那些发在field top,比如JoE、JIE上的很多论文并不比这五大刊差。
>
其中I为期刊排名的指数,C_{ij}为第j个期刊引用第i个期刊的次数,a_i为期刊i的文章数,C_j为期刊j的引用其他期刊的总次数。注意在加总的时候排除了期刊引用自身期刊的情况。
作者挑选了60个期刊,并根据JEL代码对这些期刊的文章进行了分类,供分为: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宏观及货币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八类。如果一个期刊超过50%的文章都属于同一学科分类,那么这个期刊将会被视为「领域期刊(field journal)」。作者从EconLit找到了从1998到2007年这60个期刊发表的共26401篇文章,并从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找到了这些文献的引用数据。
然而在前30名的期刊里面,领域的分布却是极不均匀的。比如计量经济学的前三名EMCA排第三位、JoE排在18为,JBES排在24位,而公共经济学领域最的期刊J. of Public Economics就排在了第21位;发展经济学第一位的期刊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已经排到了25位,而前30名并没有找到任何与资源经济学的期刊——这个领域排名最靠前的期刊Journal of Risk & Uncertainty排在了第33位。
前世身份测试
>
那么如果只看某个领域的文章,得到的结果和总的排名会有很大差别么?在上表中,作者针对每个领域都计算了该领域的期刊排名,并计算了领域排名与总排名的秩相关系数,发现这两个排名之间都是高度相关的,因而总的排名是领域期刊排名的一个好的度量。
还有人会担心,如果使用总的排名,那么某些领域的的贡献将被低估。比如做的和做计量的两位学者,虽然都将文章发在了自己领域的期刊上,但是从总的排名来看,做的学者就吃亏了。是不是这样呢?作者在上表中在每一列都把相应领域的期刊抹掉,这样看一下那些黑色方块的就可以知道每个领域的期刊在总的排名中的相对了。经过比较,作者认为在某些领域,如果参照总的排名,可能的确有一些向下的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