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侨批数据库如何运作?怎样使用?这篇文章告诉你

※发布时间:2018-6-6 3:14: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近日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2018潮学年会上,由该中心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合作建设的潮汕侨批数据库正式启动开通。这是《潮汕文献数据库》的首个子库。

  “侨批”,又称“番批”、“银信”,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家乡眷属书信和汇款的合称,被誉为“跨国两地书”。潮汕侨批数据库的正式开通,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保存的十几万封侨批数字化处理,有助于更广泛、更深入、更系统地开展侨批文化研究。

  新时代文化研究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都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助力。潮汕侨批数据库的建设,便是这样一个突破口。

  正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罗仰鹏在年会上所说:《潮汕文献数据库·侨批数据库》的开通,标志着潮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新时代文化建设进程中又一重大举措。

  “潮汕侨批具有数量大、民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等变迁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实记录;是未经人工刻意雕琢的‘史信’。”近期,广东省档案局(馆)民间档案文献协作组、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文献征集顾问张美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在他看来,侨批不单是华侨家书,更是人类的集体记忆遗产。

  从2006年开始,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潮研中心”)首先提出为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经有关部门和专家通力合作、组织和民间力量密切配合,2013年,“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广东诞生的首项世界记忆遗产。

  为更好展示、研究侨批,潮研中心于2004年建立了中国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侨批文物馆”,并于2010年12月,成立潮汕侨批档案馆。

  此次潮研中心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以下简称“历史人类学中心”)合作建设的潮汕侨批数据库,更是“强强联合”这项世界记忆遗产的生动写照。

  成立于1991年的潮研中心在潮汕地区有民间“翰林院”之称。多年来,中心以传承、潮汕文化为己任,提出了“历史与现实、海内与海外、普及与提高”三个并重,以及“研究、、资料征集”三项工作并举的工作方针,力求多作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目前,中心征集收藏上架的有关潮汕文献、文史资料、文书档案、族谱家乘、人物传记、地方志等文献,已成为收藏涉潮文献资料最多的资料库。在注重文献资料征集的同时,中心还积极构筑深化潮学研究的平台,举办、协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

  值得一提的是,潮研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已有较长一段时间,在2003年就与合作开通“潮人网”,发布相关研究。近年来,潮研中心进行了图书馆数据化建设,收藏的图书全部目录可供网上查询,部分收藏的文献也实现电子化。根据实际情况,中心还对潮汕文献信息化建设作了总体规划,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文献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2004年获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已成为在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重镇。在承担、组织开展多个高层次重大研究项目之余,该中心还以此为平台加强和开拓与学术机构的合作关系。其中2009年中心与中文大学、科技大学共同主持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设立的“卓越学科领域”项目“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为UGC最高层次资助计划中唯一一项人文学科研究项目。

  “此次两个单位合作建设潮汕侨批数据库,实现了优势互补。”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嘉顺全程参与了侨批数据库开发。他告诉记者,在这次合作中,潮研中心提供侨批文献数据,历史人类学中心则负责数据库开发、等工作。

  陈嘉顺说,去年以来,数据库的建设经过多番论证,历史人类学中心还专门聘请滨下武志、刘志伟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指导数据库建设,组织了中山大学历史系、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单位的学者,组成了数据库开发团队,将侨批数据存储在中山大学网络服务中,由计算机学院专人负责数据的,确保数据安全。

  那么,如何对侨批进行数字化处理?陈嘉顺向记者介绍,数字化处理是先将侨批原件进行扫描,聘请由汕头多位专业书法教师组成的文字录入团队,对侨批上的文字信息进行提取、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目前数据库中已有3万件侨批文献的数据。

  据了解,侨批数据库文献查询统计系统已初步实现了侨批文献的管理,主要有存储、查询、统计三大模块功能。首先,通过侨批检索及统计分析,可看到库中条目情况;其二,通过检索结果的统计结果,可以呈现直观、初步的分析结果;其三,通过地理分析系统展现批局的地理分布,以飞行图的效果,体现空间网络,从而反映批局背后的人群和商业活动的网络。

  陈嘉顺告诉记者,作为潮汕文献数据库的首个子库,侨批数据库还将继续增加数据量,力争今年新增3万条数据,并开发批局、印章、专名、人物等专题数据子库。同时,完善手机版,力求简洁、易用、快捷,供专家学者、收藏家及人民大众的随时随地查询、下载、上传、分享。此外,还将与侨批研究会合作,以数据库为平台,开展形式丰富的工作坊,增进开发者、使用者、收藏者多方互动。

  目前,侨批数据库正进行安全评估,顺利通过评估后,将会在潮人网和历史人类学中心网站上挂链接端口。使用数据库之前需进行用户注册,通过审核的用户即可使用数据库。

  在完善侨批数据库的基础上,潮研中心与历史人类学中心还将继续开发人物、地图、影像等数据库,形成一个囊括潮汕文化各系统的总库。

  其中,人物数据库第一期工程主要搜集近代(1911年)以前的历代潮汕人物辞条,在2年前已组织专门的编写机构负责辞条的撰写,现已完成初稿,正处于统稿、审核中。

  地图数据库主要结合汕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已从世界各地收藏机构及收藏家手中征集历代汕头老地图40余张,已完成地图的电子化处理、版本说明、内容介绍等工作。

  影像数据库则以近代潮汕老照片、老视频为主要征集内容,目前已征集1949年之前的老照片电子件1000余张、老视频20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