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近况长三角地区仓储资源的另一表现为粮食仓库数量众多,仅江浙两省仓库数量就达到2934个,其中2.5万吨以下仓容量的仓库达到95.6%,小仓库遍布各地,而大型仓库尤其是10万吨以上的仓库只有6个,主要集中在江苏境内(见表5)。
信息技术是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粮食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是提高整个粮食物流运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在粮食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总体水平位于全国的前列。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早在2002年江苏省发改委提出要加快粮食流通信息化进程,并与江苏省粮食局共同研究决定建设集粮食资源管理网、粮油交易网、政务管理网和粮油数据库“三网一库”为一体的粮油信息网。该网下联全省粮食收储企业和市县粮食局,上联省及各主管部门,横联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所。浙江和上海也分别建立了“粮油在线”、上海粮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等门户网站,并与全国各主要电子粮网相连。
截至2003年底江苏全省粮食系统计算机1290台,其中仓储专用的180台,实现储粮台账管理的库点146个,与主管粮食局联网的库点76个。近两年,浙江和上海也开始粮食中心库台账管理系统联网和主要粮食批发市场电子商务联网工程建设,网易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已经将加快粮食物流企业、工商信息化进程,构筑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各类不同需求的粮食业务数据库,整合开发各类信息应用技术,使粮食系统的购、销、调、存、加和资本运作各类业务,作为下一阶段粮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浙江和江苏也将加强粮油价格监测和市场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建立粮情统计数据库。并将各种粮食统计资料入库并网,使之成为一个粮食数据管理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决策服务中心。
粮食物流园区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现代粮食物流产业为主导性基础产业,融合现代粮食物流功能和技术的性粮食物流枢纽中心区。同时也是符合生态要求的大型、超大型共生企业群。但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粮食中转运输与其他杂货运输混在一起,完全意义上的的粮食物流园区尚不多见。近几年不少地区出台相应规划,开始逐步建立区域性的粮食物流园区或粮食物流中心,有的已经开始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营。
长三角地区拥有良好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铁、公运输及海运和内河航运资源丰富,网络密集。同时兼有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流量大,品种多,发展粮食物流得天独厚。同时,其粮食基础设施优良,拥有上海港、舟山港、宁波港等国际性航运码头,粮运专用码头相对密集;粮食仓储容量和仓储技术排在全国前列。经济发展快速带动信息化发展,粮食物流信息化有一定发展,粮食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有一定基础。
首先,粮食物流发展混乱,分工趋同,且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相对严重。各地大都根据自身粮食安全考虑建设粮食物流设施,主要是粮食专用码头等,从而造成项目趋同,且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其次,粮食基础设施相对四散化要求落后,粮食运输四散化程度不高。粮食物流要发展必须走四散化道,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包粮运输仍然占主导地位。散存率并不是很高,虽然散存条件较好,但由于配套跟不上,有条件的库点并没有完全实现散存;粮食的散装、散运、散卸主要是通过小船装散粮直接运至库点,汽车或火车散装、散运、散卸率很低;主要粮食中转接运方式还是以包粮为主,散粮作业量还不到10%。
另外,仓储设施单一,条件参差不齐,平房仓库占主导地位。长三角各省市粮食仓储设施中,仓库库点量大,但各库点容量相对较小,大量库点仓容量都在2.5万吨以下。同时由于仓库建设时间不同,早期建设仓库条件相对较为落后,和新建仓库在仓储条件上有明显差距。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