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战略应该写进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钱平凡博士近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有些激动地说道。
中国经济时报:之后,我国一些老牌的纺织工业纷纷衰落,而于沿海地区乡镇的产业集群却逐渐兴起。是否可以说,“自发形成”是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一个普遍特征?
钱平凡: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产业集群是在初在广东、浙江与同期出现的,且三种形成方式与结果各不相同。其中,广东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浙江温州一带是依靠本地企业家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特色品产业集群,而中关村则是依托密集的国家高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以后才加以引导。
钱平凡:绝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最终产品是居民消费品,其中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纺织业集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除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少量产业集群外,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的。
在广东珠三角产业集群区和浙江省产业集群区内,由于这些产业集群形成之初的企业投资基本上来源于外资与本地私人资金,决定了这些集群内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构成的。
钱平凡:在我国目前的纺织产业集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内部专业化程度很高,迂回生产方式明显,因地缘、血缘、亲缘和朋友关系而形成的社会资本较丰厚,产业集群发展颇为成熟,表现出较强的集群效应。
分工出效率,就近建立交易市场从而促进分工,形成“镇口为市场、镇内是一大群中小生产企业”的“前店后厂”新格局,成为我国产业集群获得集群效应的有效途径。
钱平凡: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绝大多数都是由农村利用土地与外资的合资或农民的本地创业而形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推动了这些农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
正是通过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前只有几个中等以上规模城市的珠江三角洲,如今已基本上连成一片,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浙江省通过纺织产业集群,拉动地方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经济时报:你一再呼吁要重视产业集群地位的研究。是不是存在对产业集群的战略地位评价不够的情况?
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了,它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的地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对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我们一直未能清晰地认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浙江省地方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开始探索其增长原因时,才注意到了这一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过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产业集群,而是名其曰“块状经济”。“块状经济”这一概念很形象地描述出了浙江“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地方经济特色,但它所反映的只是这种现象所产生的一种结果,而没有概括出这一现象的本质。相比之下,“产业集群”这一概念的内涵则丰富很多,它有“某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聚集成群”的含义,它既体现了这一现象的动态过程与结果,也了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效结合。只是近几年,学术界对此现象开始研究时,通过国际比较,才发现这就是国际上盛行多年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