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思和方式

※发布时间:2017-9-14 11:27:4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密不可分。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丰富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创新宏观调控的思和方式,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创造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中国奇迹”,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的基础。

  深化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相结合。提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反映出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过程中,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作用的总体指导思想。在宏观调控实践中,从主要关注经济规模与速度,到掌控好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再到全面科学统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口与国际收支、资源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等因素,科学实施宏观调控,体现出中央宏观调控水平和艺术的不断提升。以来,我国成功应对投资消费双膨胀导致的经济过热、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经济下行,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使经济运行保持整体平稳,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在“三期叠加”与“新常态”背景下,以习同志为核心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我国的宏观调控历程表明,中央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宏观调控理论不断深化,发挥了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作用,提高了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与领导发展的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与全面深化相结合。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构成宏观调控体系的主要框架。在这个宏观调控模式中,市场的供求关系发出价格和利率等市场信号,国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通过直接掌握的可控变量(如税率、货币流通量等)输入市场,让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做出符合宏观调控目标的行为。我们十分重视“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始终把深化经济体制作为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思。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重点深化财税、金融、计划、投资等宏观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跳出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在宏观管理体制中,计划体制着重体现了计划的宏观性和战略性,突出了计划的信息导向功能;财税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完善税收制度;金融体制,建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与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投资体制,明确企业法人为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等。经过不懈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了“以间接管理为主”的新型现代宏观调控体系,实现了宏观经济调控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从行政计划调控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了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从体制上巩固了宏观调控,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科学有效的手段组合与积极稳妥的力度把握相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必须考虑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的相容性,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政策手段的相容性是指各种政策、手段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互补互替关系。在宏观调控实践中,特别注重科学有效的手段组合,统筹考虑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相容性,以及宏观调控目标与政策手段的相容性问题,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拳”收到较好的调控效果。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着力于投资、出口和内需的经济政策,构成拉动经济复苏的“三驾马车”,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在宏观调控着力于市场的改善时,注重增强时机上的预见性,切入点上牢牢把握土地、信贷两个闸口;节奏上采取渐进式,注重适时适度的微调预调,力度上有保有压,标本兼治,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时,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则具有密集性和震撼性,伴随大量的配套政策,突出中央的强大推力,力争宏观调控在短时间内尽快出成效。党的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央先后实施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区间调控要求底线思维,把稳中求进作为宏观调控的总基调。定向调控要求创新思维,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调控的着力点。相机调控要求精准思维,强调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仅对经济平稳运行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丰富和发展了宏观调控理论。

  我国的宏观调控历程,本质上是创新宏观经济调控思和方式的过程,同时也是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既有理论创新,也积累了治理经济过热和偏冷、通货膨胀和紧缩,以及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宝贵经验。当然,囿于客观因素,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也存在着亟待完善之处,如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宏观调控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等。(四川师范大学 肖明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