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CC-LM 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7-25 18:06: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战后婴儿潮一代住房需求激增以及通货膨胀和利率市场化因素叠加的冲击,美国住房贷款资金来源紧张,为解决该问题而逐渐培育资产证券化市场。40多年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全球保持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已辐射到欧洲、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其基础资产不断扩张,交易结构日趋复杂,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然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促使社会充分认识到,资产证券化会对金融市场稳定、央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关于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线年才开始启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随后几年加大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力度,但2008年次贷危机后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全面停止。2012年重启了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并于2014、2015和2016年迎来了资产证券化的繁荣发展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2016年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推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工具,具有拓展经济主体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表外融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应用范围广泛等诸多优势。

  近年来,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的背景下,研究资产证券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市场和P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掌握一般规律和借鉴已有经验,防止由于资产证券化发展过度以及监管不力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在我国出现。

  国外学者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起因和动机、资产证券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资产证券化对货币和利率的影响效果。由于美国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发源地,其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为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样本,因此,大量国外文献围绕美国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信贷融资的影响开展研究。国内文献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不同视角剖析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监管、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问题等。关于资产证券化在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当前国内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宏观经济表现及货币市场的影响效果的研究上。

  前期研究文献主要是针对美国及其他单个国家或者部分地区的分析,而国内研究也主要着重从理论的角度定性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定量研究则主要利用银行的数据来进行分析,较少从全球的视角出发考虑国家异质性特征来进行分析。

  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从宏观层面研究资产证券化与经济增长、信贷规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在Bernanke & Blinder(1988)提出的CC-LM模型基础上,引入了资产证券化因素从理论角度考察了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在机制;第二,对于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检验建立在理论模型分析基础上,相比仅从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角度出发的检验,本文使用6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结论更为准确可靠。

  从分析的结果看:首先,资本市场广义证券化的发展即证券化率的提升,将引起货币市场广义货币供应量小幅增加,以及信贷市场的贷款规模显著扩张,进而降低了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的袁惟仁是谁融资成本,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P的增长。其次,从货币政策有效性角度看,证券化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有正向影响,会减弱货币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效果。

  最后,本文针对发展资产证券化和防范相关风险提出了政策性。我国已经并将长期处于资产证券化常态化发展阶段,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带来经济的新一轮腾飞。同时,结合证券化对货币市场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未来我国证券化常态化发展应注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扩大发行主体如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金融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逐步增加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优先发展优质资产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在发挥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