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记者 蒋新宇)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于泽教授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发布报告——《稳步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经济》。
报告指出,11月份的中国宏观数据大面积回暖,全面好于市场预期。宏观经济稳定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的韧性,展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雄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在“六稳”政策持续发力下,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托底效应。同时,11月份数据变化中有一些是短期因素。这里面最重要的成因是前期“六稳”政策的时滞后果。由于政策是主要原因,2019年宏观月度数据呈现出波动率大的情形,不能简单从单月数据来过度解读,更要关注累计数据变化和市场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还是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带来的趋势性下滑,在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经济企稳都还需要宏观政策支撑。这里面一个问题是这些结构性、体制性因素有些已经存在较长时间了,为什么会在目前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一方面,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变得更为严重,开始拖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根本性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矛盾发生了转变,但是各项经济体制还是在数量赶超模式下建立的,需要加快调整以适应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经济下,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尤为重要的,是未来经济政策的核心导向。但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稳定的尺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2020年P增长目标宜设在5.5%-6%。原因在于,如果继续将2020年的P增长目标设在6%—6.5%,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来刺激短期增长。但是,目前看这三个条件或不具备或不利于中长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从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既定方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2020年增长目标设在5.5%-6%进行区间管理较为适宜。
在这样的导向下,“稳”不是简单的增速,而是能够持续提高人民获得感,经济稳为的是人民生活稳。民生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个方面是相对于2018年国内消费增速大幅放缓。这就需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人民获得感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加快补短板。
要经济平稳,需要处理好宏观“稳”和微观“活”的关系。首先,这二者并不是简单对等,并不是微观活就一定会宏观稳。其次,宏观稳和微观活可能存在着激励不兼容。最主要的是在宏观“稳”的导向下建立与市场微观主体相一致的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地方的正向激励机制。最后,宏观经济稳定是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核心是加快结构性调整和体制。这就要求宏观政策要与相一致。
这里面尤其要注意货币政策性需要在结构调整的大下重构。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依靠收入增长,此时简单以货币政策来调整结构往往会导致扭曲。货币政策还是要以优化经济为导向。未来,我国将会逐渐从收入增长为主导模式,价格为主导模式,更是需要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价格。尤其要注意的是,未来需要以提高流动性供给渠道的透明性和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刘凤良教授主持报告第二单元,与会嘉宾围绕“2019年经济形势判断”、“2020年经济走势预测”以及“2020年宏观经济的风险点”三大话题发表精彩观点及讨论。
英国巴克莱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常健指出,由于外部的中美贸易冲击以及内部的结构性问题,2019年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而2020年中国由于金融风险、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等问题,政策空间有限,因此要一个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全年P应当实现5.8%左右的增长。
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2019年经济只是连续企稳,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回升;但中国有望在2020年迎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此外民营企业调整效率和速度均显著优于国有企业,随着企业家信心的恢复,梦到钱包丢了民营企业有望出现反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指出,2019年无论最终P增速实现6.1%还是6.2%的增长,均在预期的合理空间之内,同时,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必须也必将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牛犁表示,明年如何稳住就业是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削弱,也是中期面临的大问题之一;金融风险虽然已经得到了有序纾解,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地方债务风险较大。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宏观经济风险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宏观杠杆率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第二,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第三,大都市圈的发展所面临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英国巴克莱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常健指出,全球差距的分化加剧了外部风险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信心的不确定性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通胀风险仍然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指出,中国经济整体呈现软着陆的态势,并且再进一步探寻底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首先向与会嘉宾、听众及朋友分享了两则好消息:第一,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2019-2020)中针对2020年P目标的及测算方法,受到重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第二,近期国家针对25家高端智库进行了全面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获得了最优(高校智库中唯一入选),名列第一档(共7家)。刘元春教授指出,目前全球处于经济发展的“冬季”,也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超级霸权周期的端、技术周期的点,正如总所言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崛起是大变局中的核心巨变,但我们依然会受到一些逆风的影响:人口红利、工业化红利、全球化红利的衰竭等。中国经济要怎么熬过冬天?第一,要充分享受冬天里的阳光;第二,要取暖但不能乱。根据最近中央工作会议提出政策的动态平衡的执政,2020年将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政策红利年”,这将是明年最大的亮点。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立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依托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的宏观经济学家,聚焦中国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
论坛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常设的高端学术及知名品牌活动平台,由副校长刘元春,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杨瑞龙及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每年四期;论坛亦定期举办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中国网作为论坛的战略合作,中国网《中国圆桌》栏目定期对论坛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