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习总在2月12日召开的中央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这为打赢疫情防控的,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攻坚克难的奋斗方向。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放眼世界经济形势也不够乐观,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紧迫性。
疫情的暴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为了防止疫情的大面积,各地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管制措施,导致人员流动急剧减少,企业面临停工停产,中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风险增大,企业劳动关系稳定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产品出口和贸易受到,产业链和供应链都面临。国内消费需求受到冲击。疫情的快速蔓延给微观市场主体带来了压力,对我国经济稳增长形成了冲击。面对这种情况,宏观政策必须加快调整,在控疫情、稳社会的同时,稳步恢复和正常的经济发展,帮助企业渡过。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疫情的突发对我们是个巨大。按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就特别需要针对疫情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出牌,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统筹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中央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有可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这是一场大战大考,既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就放松忽略了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而放松疫情防控。这是两个需要统筹协调的艰巨任务,需要在宏观政策调节方面有更大的作为。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在大战中践行初心,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从历史的经验看,每当遇到困难挑战的时候,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要发挥市场和两只手的作用。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的作用。发挥在宏观政策调节方面的作用,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我们的一个制度优势。过去每当出现困难挑战的时候,党和为了克服困难,都及时出手,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来解决一些重大问题、重大困难,在把国家的制度优势变成治理效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过去,我们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绩。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深化,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调节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近些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经济增长超过6%,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截至2019年底,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可以说,取得这些成绩,是在集中统一领导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结果。
现在,我们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必须善于通过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些重要认识为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当下,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必须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就是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就要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有新的举措,继续推出一批重要方案。目标导向,就是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要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人民群命健康安全,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不滑坡。结果导向,就是要聚焦重点、紧盯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盯住抓落实,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赢得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
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必须体现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上持续用力,使宏观政策更加精准、更加灵活、更加有效,体现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疫情严重的地区当前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我们要继续发挥优势,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的思想精髓,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灵活性、有效性。充分展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动员能力和协同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对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配置资源的力量进行适度调整,集中全国范围的优势医疗队伍和医药物资支持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及周边等地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顺畅。从长远来看,我国整体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适当扩大地方财政政策的自主配置权,切实将更多的资金力量集中投入到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以便各地方财政部门针对所管辖范围的实际疫情状况,实事求是地制定精细化、差异化、弹性化的政策目标,执行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治疗费用包干政策,免除人民群众因负担治疗费用产生顾虑。
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从产业角度来看,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虽然很多行业开辟了线上经营的新模式,甚至催生出新业态,但是就服务业的根本属性而言,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真金白银”的税费让利支持,以帮助企业渡过,将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金融服务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对于先天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来说,特别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更加需要加大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将金融政策红利更加向小微企业适度倾斜。
加强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要两手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疫情较轻地区应当尽快复工,促进自身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恢复稳定;恢复经济秩序的地区要驰援疫情严重地区,缓解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压力。
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疫情结束以后就业企稳回暖的根本趋势可以预期,但中短期内会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数量大、就业时间比较集中,要多措并举做好工作。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鼓励更多企业线上招聘、培训、办公等灵活就业模式,将企业自助和社会帮扶相结合,避免大规模裁员。梦见手机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