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经济基础

※发布时间:2020-11-9 4:36: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决定这个社会性质的占地位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相对应的概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是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

  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占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敬寒棕式)的总和,只有社会主义经济(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制)才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是指在一个时期全社会的经济总量规模、结构关系及调度资源并投入建设的经济可行性由此可以测度社会的经济能力与的经济能力

  3.市场经济的基础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状态,即人们衣食住行的状况。

  4.经济基础是指占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传统解释在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上实现了由“对立论”、“补充论”向“共同发展论”的转变

  5.在对经济基础的理解中,有人认为经济基础只是生产关系,这是片面的,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基础或人的基本活动,不可能仅由生产关系来构成。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上层建筑,它的主要形式是和法律,是在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为经济基础服务。

  6.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或生产方式),即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危遥请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的,上层建筑藉以竖立其上的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7.一般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科书中,经济基础是指占地位的经济基础,文化观念同样是占地位的文化观念。由此就引出一系列道埋背提问题:一是占地位的经济基础变了,不占地位的文化观念是否会变,会如何变。

  8.网络与上层建筑的革新同一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称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网络技术通过对生产设灶酷关系、经济基础的作用,也在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变革。

  9.认为这两种经济基础的定义都有片面性,本文的经济基础定义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与该社会占地位的生产关夜榜桨系具有非对抗矛盾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系统)

  10.“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

  1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三者是同义语。

  12.有些同学只答“生产关系的总和”,大致的意思是知道的,但认真推敲,这里的生产关系不是指任何一种生产关系,而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占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才可称为经济基础。

  13.这一概念强调任何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的阶级性,而这种阶级性的具体内容是由该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燥夜(也称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14.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同物异名”,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叫作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占地位的生产关系被称为经济基础

  15.社会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构成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故又称为经济基础.结构和文化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因此又称为的上层建筑和观念的上层建筑。

  16.我们把社会中占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称为经济基础,而把其他生产关系称为“经济基础现象”。

  17.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又把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称为经济基础。”根据以上论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基础这三个概念的内在联系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1页)。1859年在《〈经济学〉序言》中作了精辟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第32页)

  斯大林给经济基础下的定义是:“赠耻故酷基础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01页),并具体说明“上层建筑是通过经济的中介、通过基础的中介同生产仅仅有间接的联系”(同四川挖出50米大蟒蛇第505页)。

  认为,“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他们对“经济基础”的解释和使用,都不直接包括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社会的基础是该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体系,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经济基础派生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表现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是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直接的客观依据。按照经济基础的性质,通常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低级阶段)五种基本形态。在新旧社会更迭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解体着的经济基础和形成中的经济基础相互并存和斗争的局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时亦用经济基础指生产方式。

  恩格斯在1894年1月25日《致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我们视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4卷,第731页)明确把生产力包括在“经济基础”之中。经济基础在与上层建筑相对而用以说明生产关系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一般不包括生产力;在与社会历史发展相对而用以说明生产方式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作用时,一般包括生产力。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由于占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

  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力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2.一定的意识形态,又总是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设施,以获得和凭借一下的手段和工具,使它得到广泛的,在社会中居于地位,成为支配人们的强有力的力量。

  3.一定的制度和设施,一经建立,又会反过来影响意识形态。一种新的上层建筑的出现,会产生新的、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的产生、发展和变革,都不能从它本身来解释,而只能由它的经济基础来说明。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派生的,所以,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内容,就决定自己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

  1.当一种新的上层建筑刚刚建立起来,它是富有生命力的,同自己的经济基础基本上相适应,但也有不完善的环节和方面;

  2.经济基础是变化的,当它处在相对稳定的阶段,在量变和部分质变的时候,也要求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进行局部的调整;

  3.当某种社会形态已经,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就会同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变革的客观要求形成尖锐的对抗。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对上层建筑加以根本的变革,建立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以及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供销社计划统计处,供销学校计统教研室编. 商业计统手册[M]. 供销社计划统计处;供销学校计统教研室, 1983.07.1

  

关键词: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