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物料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料的采购、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节约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总称。能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企业整体角度控制物料“流”,做到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以企业生产顺利进行。主要包括四项基本活动:(1)预测物料用量,编制物料供应计划。(2)组织货源,采购或调剂物料。(3)物料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料的统计、核算和盘点。随着制造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这一管理从专业部门管理发展到全面综合管理,从单纯的物料储备管理发展到物料准时制管理,从手工操作发展到自动化、信息化的MRP系统。
物料管理概念的采用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工业出现的难题。生产飞机需要大量单个部件,很多部件都非常复杂,而且必须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这些部件又从地域分布广泛的成千上万家供应商那里采购,很多部件对最终产品的整体功能至关重要。物料管理就是从整个公司的角度来解决物料问题,包括协调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使不同物料之间的配合性和性能表现符合设计要求;提供不同供应商之间以及供应商与公司各部门之间交流的平台;控制物料流动率。计算机被引入企业后,更进一步为实行物料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物料管理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将材料分为主要材料与辅助材料。主要材料是构成制成品最主要之部份,而辅助材料多半在配合主要材料之加工而附属于制品上。
将材料分为素材与成型材。素材者仍需加工之材料,它又分为料材与粗型材。成型材为已加工之材料,它又分为配件、零件、组合件。
将材料分为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直接供作制品制造之材料,其消耗与产品之产量成正比,如铸件之于马达。间接材料是间接帮助制品之材料,其消耗不一定与产品之产量成正比,辅助材料有时亦包括于间接材料。
将材料分为公司外部调度的第一次材料与公司内部调度的第二次材料。公司外部调度的第一次材料系指公司内购、外购之材料与外加工之材料。第二次材料系指规模较大的公司内部部门很多,由一个部门之材料调度至另一部门。
将材料分为常备材料和非常备材料。常备材料为利用存货管制的原理,定时购买一定数量的材料,存备这些材料以供生产之需。有些特殊材料不先购买存备,必须是生产计划而随时决定购买之材料,是为非常备材料。
其次是物料的流动性,既然有需求,物料总是不断从供方向需方流动;物料的相关性决定了物料的流动性。
物料是有价值的,一方面它占用资金,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就要加快物料流动;而另一方面,在物料形态变化和流动的过程中,要用创新竞争(不仅是削价竞争),提高物料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周期、最优的服务,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价值并为企业自身带来相应的利润。这也是增值链(value-added chain)含义之所在。 三种特性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理解物料的管理特性有助于理解物料需求管理的特点。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下,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品种越来越多;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同时,企业对库存的控制也因为成本的压力而变得越来越严格。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难题。本课程采集了大量不同行业和不同生产组织方式的企业物流模型,结合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最新,理论结合实际,全方位演绎企业物流管理的真谛,帮助企业建立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
通常意义上,物料管理部门应物料供应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这就是物料管理的5R原则,是对任何公司均适用且实用的原则,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因此应尽早发现有可能的交货延迟,从而防止其发生;同时也应该控制无理由的提前交货,提前交货同样会增加成本,主要原因为:
即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和仓库发到生产现场的物料,质量应是适当的,符合技术要求的。物料适质的方法如下:
(3)必要时,派检验人员驻供应商工厂(一般针对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商采用,且下给该供应商的订单达到其产能的30%以上);同时不应将某个检验人员长期派往一个供应商处,以防其间关系发生变化;
采购物料的数量应是适当的,即对买方来说是经济的订货数量,对卖方而言为经济的受订数量。确定适当的订货数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价格的高低,在确保满足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力争最低的采购价格是采购人员最重要的工作。采购部门的职能包括标准化组件,发展供应商,发展替代用品,评估和分析供应商的行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购部门应该在以下领域拥有决策权:
(3)对物料提出替代品。采购部门通常能够提供出目前在用物料的替代品,而且它也有责任提请使用者和申请采购者关注这些替代品。当然,是否接受这些替代品要由使用者/设计人员最终作出决定;
(4)与潜在的供应商保持联系。采购部门必须和潜在的供应商保持联系。如果使用者直接与供应商联系,而采购部门又对此一无所知的话,将会产生“后门销售”,即潜在的供应商通过影响使用者对物料规格方面的要求成为唯一的供应商,或是申请采购者私下给供应商一些许诺,从而使采购部门不能以最低的价格签订理想的合同。如果供应商的技术人员需要和公司技术人员或生产人员直接交换意见,采购部门应该负责安排会谈并对谈判结果进行审核。
物料原产地的地点应适当,与使用地的距离越近越好。距离太远,运输成本大,无疑会影响价格,同时沟通协调、处理问题很不方便,容易造成交货延迟。
高科技行业对产品质量普遍要求很高,致使各企业对生产制造环节管理越来越精细,但对产品的物料管理环节却依旧保持比较粗放的管理风格,使物料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企业资金,无形中导致成本增长,利润下降。物料管理是企业内部物流各个环节的交叉点,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等重要环节,关乎企业成本与利润的生命线,不仅如此,物料管理还是物资流转的重要枢纽,甚至关系到一个企业存亡。曾听过一个关于爱多的例子,据说爱多在破产之际,库存物料的金额高达上亿元,可就是这么多的物料中,居然无法组装出一个完整的DVD成品,在惊叹之余,更激起人们对于制造企业物料呆滞及不合理管库问题的思考。有资料表明,企业的存货资金平均占用流动资产总额的40%-50%,而高科技制造企业的库存比例则远高于此。“物料存在两套或多套编码”、“物料混乱堆积在仓库各个角落”,成为许多制造企业仓库的真实写照。就曾有人套用著名的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放在制造型企业身上,演绎成“仓库有多大,库存就有多高”,形象地表述了普遍存在于制造型企业内部库存管理问题的。
一个公司初创时,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总经理(通常是公司的所有者)或是组成领导小组的公司主要来完成的。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公司业务量和工作人员逐渐增多,相应的职能逐步形成职能部门,例如,采购、仓储、运输、生产计划、库存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职能都形成了的部门,并致力于专门的管理工作,公司业务上的分工也日益专业化。
各职能部门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会越来越少,于是部门之间合作的问题经常出现,矛盾一点点加深。最终我们又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能减少由于沟通和合作而产生的问题,把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重新加以整合,公司就可以极大程度地受益。
即根据项目主合同交货时间表、车间生产计划和项目技术文件等确定物料需求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技术更改通知等文件随时调整物料需求数量,控制项目材料采购进度和采购数量。
根据项目主合同交货时间表和材料采购进度编制车间生产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计划随时调整,使车间生产计划与项目主合同交货时间表保持一致。
根据车间生产计划对生产所需要的物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制订完整的采购计划;严格地控制供应商的交货期和交货数量;
收集、分类和分析必要的数据以寻找替代材料;对主要外购材料的价格趋势进行预测;对供应商成本和能力进行分析;开发新的、更为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使物料系统更加高效地运转。
即对供应商的交货及时进行来料检查,及时发现来料的质量问题以便于供应商有足够时间处理或补发产品,车间及时得到物料供应,发送到车间现场的物料全部是合格产品。
负责物料的实际接收处理、验明、通知质量作来料质量检验,以及将物料向使用地点和仓储地点发送。
对接收入库的物料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保管、储存,对储存过程中可能变质或腐蚀的物料,应按一定的防腐蚀和变质的方法进行清洗、防护、特殊包装和存放。
定期检查物料库存状况,加强物料进出库管理;随时掌握库存变化情况,发现任何异常(包括呆滞料,库存积压或0库存)情况,及时向采购通报。
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的物料管理部门都包括上述所有职能。根据公司规模大小,公司业务性质不同以及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物料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不尽相同。
通过上述文字描述,可知与物料有密切联系的各职能部门被重新整合到一起,这种整合就是物料管理理论的基础,所以,物料管理较仓库管理的范围更为广泛,其中也包括仓库管理。梦见杀人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