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记者看了其中的两部——《A.I.C.O》和《B:The Beginning》。不得不说,Netflix一口气放出12集的播放形式让人感觉非常痛快,但这两部打着“Netflix原创动画”标签的作品却并没有展现Netflix一贯的高品质。
Netflix正在成为日本动漫领域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去年10月,The Verge报道称,Netflix将出资制作30部新动画,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根据《2017日本动画产业报告》,2016年,日本动漫产业全年生产了356部动画,合计约11万分钟——这一数字已经三年没有大的变化,业界普遍认为11万分钟是当前日本动漫产业的产能瓶颈。这意味着,Netflix一家的制作计划就将占据日本动画产业约十分之一的产能。
近年来,关于日本动画厂商“缺钱”的传闻屡屡成为动漫爱好者们调侃的话题,许多作画崩坏、配音质量差劲的动画都被归咎于制作组的经费紧张。
2000年以后,、动画厂商和广告代理店共同组成“制作委员会”进行动画制作的形式在日本流行起来。其中,动画厂商负责制作,负责提供档期,广告代理店负责招商与募集资金,三方分工明确,共享收益。
在“制作委员会”的形式下,动画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广告收入、动画版权收入、光盘及衍生品等实体产品的销售额。其中,广告收入与动画版权收入很多时候都作为前期的制作经费投入到了动画的制作之中,而光盘及衍生品才是“制作委员会”能否盈利的关键。
Netflix的到来改变了日本动画业界的生产模式。前期即买断动画的网络独播版权,这为制作方提供了充足的制作经费,了动漫的画面质量;而一次性放出全部剧集,则给了制作方充足的制作时间,避免了因为赶工而导致作画崩坏的风险。从《人》到《紫罗兰的花园》,从《A.I.C.O》到《B:The Beginning》,不论口碑好坏,Netflix参与制作的这几部作品的画面质量都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Netflix的盈利模式也与传统的“制作委员会”截然不同。为了巩固其世界范围内网络版权独占的优势,Netflix不再推出蓝光光盘,而将会员费用与版权受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给Netflix收回制作成本带来了压力,但不少分析认为,对于财大气粗的Netflix而言,能否收回成本并不重要,利用这些独占动画拓展日本用户,扩大其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才是其首要目的。
但在我看来,Netflix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打开日本市场这么简单,借助日本成熟的动漫工业界范围内攻城略地才是Netflix野心所在。
Netflix在动画题材上的选择非常广泛,从硬科幻到蒸汽朋克、从神秘学到魔幻主义都有所涉猎。既有《城》《人》《紫罗兰的花园》这样的大IP作品,也有《A.I.C.O》《B:The Beginning》和《Lost Song》这样完全由工作室原创的作品。
《A.I.C.O》由业界知名的动画厂商骨头社制作,后者是《钢之炼金术师》《异邦人无皇刃谭》等大作的制作方。《B:The Beginning》则由Production.I.G制作。Production.I.G人称“猪(PIG)社”,同样是业界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代表作有《攻壳机动队》《阿萨谢尔在你》《心理测量者》等。
尽管Netflix的高管在采访中多次声明不会干预厂商的创作,但Netflix对原创企划案的选择还是显露出了明显的“国际化”取向。
《A.I.C.O》是一部日式科幻题材作品,这是最受欧美观众欢迎的日本动画题材之一,《攻壳机动队》《心理测量者》都是此类作品的代表。
《A.I.C.O》讲述了一个人工生命获得自主意识的故事——女主角爱子为了结束“大爆炸”、母亲和弟弟,在“打捞者”队员的下,前往“原始点”,试图解决引发“大爆炸”的自己的“复制品”,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爱子最终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爱子复制品。整个故事节奏紧凑,情节反复反转,展现了骨头社一贯的高质量。
《B:The Beginning》则兼具科幻、推理与神秘学等多种元素,并且采用了双男主双线叙事的手法。其中,第一男主奇斯。弗里克明显参考了传统神探的形象,且不论篇幅还是人物刻画均胜于第二男主黑羽(日本少年形象),讨好观众的意图明显。动画整体制作精良,但双线剧情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剧情套感明显。
目前看来,Netflix与日本厂商的合作仍需磨合,仅仅出钱和在企划层面对作品进行“高屋建瓴”的指导是不够的。
此前的《城》中,Netflix突破性地采用了美国制作团队来操盘这样一部日式动画作品,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这显示了Netflix与日本动画团队进行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如何制作出不失本土特色,同时又符合国际观众口味的作品,或许会是Netflix内容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开始全球化扩张的视频服务提供商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