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观察者网马力】过去,人们认为凭借对国内生产总值(P)相关数据的掌握就能基本了解一个经济体的表现如何。如今,这样的办法已经不再可行,对于像中国这样庞大、多元且正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体而言就更是如此。中国采取了快速的结构性再平衡措施,而这已经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产业、制造业各部门以及各种市场上造成了多层面的两极分化现象。简单的平均数据已经无法体现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以及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再平衡。
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高级经济学家姚远11月22日在英文《南华早报》刊发署名文章:《认识中国经济转型,不应只看宏观数据》
下面以上周公布的10月份中国经济活动数据为例进行说明。进入第四季度之后,整体经济增速(Headline Growth)出现小幅回落,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增速均有所放缓。但隐藏在这些宏观数据下的是“新经济”与“旧经济”之间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
在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方面,在冬季取暖期到来前强化了环保措施,这导致采矿业产值下降了1.3%。与此同时,电子设备、计算机和IT产品的生产保持了强劲增长,同比上升13%。上述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沿着附加值链条向上攀升。
类似的趋势也体现在企业投资(corporate investment)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10月份有所放缓,在重污染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跌幅甚至达到了同比2.2%。而在高科技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却出现了17%的同比增幅。习曾表示要促进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将为研发活动提供有力,这意味着在相关领域的硬件投资将在明年持续增长。
最后,快速变化的消费行为推动了线下零售活动和线上零售活动的此消彼长。线%的增速在线%的增速面前毫无夸耀的资本。另外,不要忘了,34%的线月“光棍节”创纪录的销售额纳入其中。11月份的零售数据将进一步拉大电商与实体店之间在销售额上的差距。
问题的关键在于,迅速的经济再平衡正使许多传统数据指标和宏观数据指标越来越难以描述中国宏观经济的真实情况。人们需要展开更加具体深入的分析才能掌握中国迅速进化的经济结构,进而由此做出投资决策。
此外,在分析中国经济时,对政策的解读至关重要。如果投资者不了解中国在过去12至18个月里出台重大措施所造成的影响,就难以理解中国某些市场今年所发生的变化,包括股市行情的止跌回升(摩根士丹利MSCI中国指数大涨51%)、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以及资本外流规模显著收窄、外汇储备重回3.1万亿美元等,上述现象在12个月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导致这些意外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在于中国的政策。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在我们看来,正是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导致了人们对前景的重估(a recalibration of the reform outlook)以及资产市场上出现的重新定价(a repricing in asset markets)。
事实上,中国实行的这些措施已经产生了预期效果:化解过剩产能已使工业品价格和企业利润有所回升;在金融领域,去杠杆措施已开始遏制影子银行扩张;房地产去库存成功启动了楼市恢复平衡的进程;而出台污染治理措施已开始改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为了使中国经济更平衡、更健康,为了使中国人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上述发生的这些变化都常必要的。
然而,中国这艘大船尚未驶入风平浪静的水域。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中国人距离实现这一目标尚需时日。这意味着中国仍将继续进行经济、推进经济的再平衡,新旧经济还将进一步分化,政策驱动的市场变化仍会继续发生。
对投资者来说,为了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关注中国政策和经济再平衡的情况将比预测P增速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