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综合物流> 文章内容

专题 中化国际赵钧:以协同互联构建企业大系统

※发布时间:2018-7-12 7:54: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化国际始终以市场化经营为价值导向、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的发展战略,努力从外贸代理型企业向具有市场营销能力和稳定盈利能力的综合服务商转变,化工物流、橡胶、农化、分销等核心业务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通过对化工物流、橡胶事业、化工实业、化工品贸易、冶金能源等五大核心业务板块的整合,中化国际从控制上游资源入手,依托国内领先的分销与物流实力,构建资源控制-技术品牌-营销服务一体化的化工产业价值链,拥有在国内同行业中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记者与中化国际高级流程经理赵钧的交流和沟通是在他的一场过后进行的,而采访的主题也由此展开,希望能够延续他的思维,然后再层层深入的推进下去,以抽丝剥茧的形式勾勒出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国际)的IT建设全景。

  按照赵钧的话说,作为一名身处IT行业一线多年的“老兵”,一走来,感受到了来自内外层面的诸多压力。因为IT建设在支撑企业运营管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另外,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也要求信息化管理者以全新的思维和视角更好地规划和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因为在新的时代,面临新的需求,IT建设不仅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支撑能力,更应该积极“走出去”,成为企业对外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中化国际作为老牌国企,IT建设在持续进行中。在这个过程里,陆陆续续应用了很多系统,包括ERP、CRM、SRM以及MES等系统和模块,使得企业的IT架构渐趋成型,并促进了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一带一”的提出以及国企的持续推进,对中化国际的IT建设在大的战略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业务需求变化的日新月异,也要求企业的IT系统能够真正做到灵活应变、快速响应、简单易用以及高效部署。这种内外需求的叠加就倒逼着企业IT管理者要度、多视角地去进行尝试和探索。

  然而,这种尝试和探索在之前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在赵钧看来,中化国际作为一家身处传统行业的精细化工企业,对IT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变革和有些谨慎和保守。另外就是IT新技术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与业务需求场景没有实现高度契合。

  不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持续深度应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人脸识别以及移动办公等开始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有力手段,通过积极拥抱互联网,新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和行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用赵钧的话说,这个时候,传统行业依托IT新技术进行运营管控,数据分析和内部协同开始变得正当其时。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化国际无论是在管理架构,还是在IT规划方面都做出了适时调整。在管理层面,转变为大事业部制;在IT架构层面,改变以往因为某个需求就应用某个系统的模式,形成以集团总体战略为引领,统筹规划集团和事业部之间IT建设的模式。

  赵钧表示,通过这种转变,中化国际不再只关注那些来自基层的零碎需求,而是更关注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比如,集团如果想要聚焦智能制造,那么就会尝试从上而下的建设MES系统。另外,如果集团想要在新材料和新能源方面寻求突破,那么就会注重创新机制和研发实验室的建设。

  不过,最终要想实现这样的愿景,各个系统之间就要实现协同和集成,而不是单纯为了做一个系统而做一个系统。

  对此,赵钧深有感触。他提到,当IT建设经过持续深入的推进之后,就会发现要以销售管理为导向,而要想做好销售管理,就需要在原材料、采购、供应链、库存以及客户关系等各方面做好协同管理,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紧密联系,如果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与此同时,当一个企业的IT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建设沉淀之后,不仅会存在各种各样的IT系统,还会积累下巨量的数据。赵钧作为IT管理者,这个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障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最大限度发挥出巨量数据聚合效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化国际适时应用了BI(商业智能)系统。BI作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快速准确地提供报表,并提出决策依据,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BI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分析。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在企业整体的IT规划当中,BI相当于扮演着一个轴心的角色。一方面要集成底层的IT架构,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之后,形成有效数据反馈,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支撑整个IT规划的实施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

  当谈到为何要应用Qlik BI系统的时候,赵钧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说:“一是因为其先进的数据引擎技术;二是因为嵌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BI系统更符合行业和业务发展的需求;三是因为来自成本管控、精准分析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挑战,我们要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案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通过应用BI系统,中化国际在人力成本、管理效率以及用户体验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赵钧提到,原来的数据都是杂乱无章的,通过实施应用BI系统,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起了企业的整体IT架构,从而解决了分散数据聚合的问题。当数据产生聚合效应的时候,才会产生最大的效能。

  同时,赵钧也谈了自己对于BI未来发展的展望。他认为,未来BI一定会朝着AI方向去做延伸,而且会结合人的地理,通过多数据的关联以及切片维度的分析,最终会做到想你所想,能够识别人的自然语言,也能够理解人的真实需求。他相信,这种变化会发展得非常快,因为现在已经到了技术的爆发点。

  当谈到中化国际未来IT战略规划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赵钧并没有详细的阐述。不过从他简述的话语中,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国企的责任和担当。他提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一带一”的提出,对中化国际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中化国际的未来IT规划将更好地践行这种责任。

  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实现机器代人,减少了企业的人力成本、生产故障的发生频率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提升了生产效率、员工的安全保障能力以及产品的质量。

  目前,中化国际正与世界上的一些领先厂商进行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按照计划,今年中化国际要建设实施数个智能工厂样板。赵钧表示,中化国际不光是为了响应智能制造的国家战略,而是因为环保、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以及人员安全方面的要求促使他们去实施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其实,这也是时代要求和企业需求的有效结合。

  同时,中化国际还在尝试“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模式。在这方面,中化国际计划从电商B2B、B2C以及O2O等多种模式去进行尝试和探索。

  在赵钧看来,目前,中化国际虽然聚焦精细化工行业,但是还是在做发展模式上的创新尝试,想通过拥抱互联网去改变企业的内在基因,并通过IT的手段去推动这种变化。

  除了实施智能制造和拥抱互联网之外,中化国际还想采用系统、数据和应用上云的形式,不断改善和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效率。

  不过,在上云的道上,中化国际还面临着安全方面的诸多挑战。一方面是来自于自身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作为国企一些法律法规对其的要求。

  终归来讲,企业上云的利还是大于弊。目前,中化国际没有将全部的数据、应用和系统都部署在公有云上,同时,在私有云和混合云方面,中化国际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

  以上来看,中化国际的IT建设既能做到脚踏实地,又能做到远瞩,同时又兼顾谨慎和探索。在当前这个推崇变革的时代,企业的IT建设在面向内部,满足企业必须的业务和职能需求,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撑之外,还应该尝试“走出去”,一方面更好地服务企业的上下游资源以及整个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要尝试成为企业对外竞争的核心能力。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既很幸运,其实也有非常多的担忧,因为不知道哪一天,我们就有可能被淘汰,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拥抱新技术,不断地提高我们对应用场景和新技术结合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赵钧如此说道。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关键词:物流几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