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互联网企业的大佬们有一个宏愿:要把中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占比P的比重降到5%。因为他们发现“中国现有的物流成本占比远大于发达国家“,于是心怀感并以此立志。那么大佬们是否能实现这个“宏愿”呢?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物流这个领域就一直有一个对比:中美日三国物流费用成本与P的占比对比。每年该项指标都显示:中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P约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日本小于5%,5%对标的是日本)。当然,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调整,这个指标也有所优化,如下表:
从2013年开始,中国全国社会总物流费用与P的占比从趋势上是逐年下降的。赶巧,这些年也是电商蓬勃成熟的年份。那么是否是互联网企业的功劳降低了物流成本对P的占比呢?也许互联网企业就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在2018年的新闻稿是这么讲的。前后只相隔两天,头部互联网企业就相继发出了“宏愿”:将中国P中物流成本占比降至5%以下。这也难怪,看着从2012年到2017年物流总费用与P的占比在节节下降,这是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
“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与P占比是美国的2倍。”这句话的推论就是:中国的物流成本有着极大的改善和优化空间。当然,不同的角色说出这句话,后面的暗含意味也不一样:
专家学者引出这句话时,可能会代表理论上有无尽的优越感:中国的物流企业实操能力太弱,导致社会总物流成本太高。应该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向美日的物流企业学习,应用他们的理论。
而创业者引用这句话就暗示着其创业解决方案能在这个“巨大的成本洼地”挖出金子来:14.6万亿,能降低1个点就是多少利润的憧憬。
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引用这句话,就代表了企业信心满满,可以通过自己企业的努力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分忧。
而物流实操人听到这句话就五味杂陈:拿着最低的报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一年从头辛苦到尾,还拖着国家的后腿。
但是这个推论是中国物流界最大的!为什么说是,因为这是只看比例结果不看分母结构的错误推论。社会物流总成本(专业术语: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P比例的计算公式是:
没错,经过中国这么多年的进步,中美之间的比例差距有所缩小,不过悬殊依然很大。但是看看中美的产业结构对于P的贡献分布:
凭主观一下:那个产业更需要物流服务的支持才能完成P的创造?而那个产业即使没有物流支持也能完成P的创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各自相对于物流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计算物流成本占比P的时候却不管那么多,都被平均了!如同我们和大佬们一起计算平均财富一样。所以,去掉第三产业,我们试着计算一下修正值:
这个对比结果是不是挺让人诧异的?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完全认为第三产业不产生物流费用也是不对的。把第三产业所产生的物流费用,通过这种修正模式计算给一、二产业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当前我们又没有按照各产业统计各自物流费用的数据。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对比,我们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里抽取了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特意将物流总费用和P中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进行了比对(上表的红色部分)是否发现这个比值很有意思。其均值是 31.35%;与最大值之差是 0.63%,与最小值之差是0.61%。如果考虑统计误差,0.63%与 0.61% 的偏差范围就非常小了。也许我们可以说一句:社会物流总费和P的一、二产业几乎上是正相关。且进一步再看相关性分析:
结论是:物流总费用与第一、第二产业的P 之和是几乎完全正相关,与第二产业的P是高度正相关。从下表中各自与P的比例关系的变化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而第二产业在P中的占比又远大于第一产业。所以第二产业的规模越大,社会物流总费用就会越高。优化第二产业,提高服务业对与P的贡献占比,才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对P占比的关键。对比中美关于服务业在P的占比值,我们将会更有感触。
在一、二、三产业中为美国所创造的P的贡献比例上,服务业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超过了80%。而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才达到53%。所以在中美社会总物流费用与P的比例计算中,美国的数据就天然占据着优势。这是产业布局所带来的优势价值。试问:互联网企业家能改变国家的产业布局吗?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万亿元。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万亿元人民币。而根据邮政总局的数据,2019年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6229.6亿元。
我们必须承认,从2000年初电子商务兴起以来,互联网电商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其占比已经超过了整体零售的1/4以上,但对于整体的P也只有11%,而线上实体零售也仅仅只是占了P的9%。在9%的空间所取得的任何物流成本的改善其实都无法对整体形成质的改变。况且其行业本身还存在 15.26%的物流费用比,这是大于14.70%。互联网电商企业能优化的主战场其实就是9%的P(10.6万亿)里面的15.26%的空间。在这一个小空间里,做出任何的优化其实对于大空间都是无济于事的。
其实,单从物流上来看,互联网的电商反而是会增加物流成本。因为在原本实体渠道模式下的2C交易,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终端是批进批出的,而从销售终端到消费者家里是由消费者自提完成的,这个环节在传统模式下根本就不计算物流成本。而电商下的快递物流则不是,不仅要将批量物流拆解成离散物流来操作,还需要对每票业务增加末端的配送服务成本。另外在包装要求上还可能需要增加快递运输的物流包装,这都是增加了物流运作成本。
而互联网电商优化的是什么呢?供应链的组织结构环节。传统渠道模式,从生产到销售终端要经过多层经销和代理商才能到零售终端,而在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电商就是零售终端商。这种组织结构的精简将大大降低社会的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这才是互联网电商带给社会的真正价值。而不是为社会优化了物流体系,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1. 最有效的方式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不需要物流或者少物流交付就能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高端产业:创意设计、IT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金融服务等。如同美国曾经一样,放弃制造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所谓的“物流成本对P的占比”上才能追平甚至超越美国。但是,我们能放弃制造业吗?即使做到了,这会是互联网企业的功劳吗?阳明先生说:殃莫大於叨天之功。
2. 然后就是优化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通过优化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以及合理化布局,降低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物理空间周转流动从而降低制造业的物流成本。这种方式和方法的提升显然没有的方法更有效,但是在保留制造业的前提下,也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3. 最后才是充分利用信息来优化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社会信息的互联互通可以降低商品的“折返跑”;也可以优化社会商品的供应链体系从而降低因“牛鞭效应”所带来的社会物流损失;另外,通过互联网的管理还可以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和装载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物流成本等。这些都是信息化和互联网所能做到的,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对物流成本的降低产生“质”的改观。
所以,我们认为互联网企业可以为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占比P过高”这个命题做出自己的些许贡献,但是要说能降低到5%,那是断不可能的!
【物流】王继祥:发展小店经济: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大举措--《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政策解读帮你看清已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