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仓储配送> 文章内容

从对接农户到建立仓储物流点想做自有品牌垂直电商的初创公司“365谷大米”是如何走

※发布时间:2017-6-23 17:39: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从对接农户到建立仓储物流点,想做自有品牌垂直电商的初创公司“365谷大米”是如何走通供应链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看到“卖大米”三个字,通常想起的会是在超市等最终端的销售渠道上购买大米的日常行为。事实上,在超市等终端渠道的背后,传统线下模式的大米供应链还隐藏着种植农户→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分销企业→零售终端→消费者等背后环节。如果要在网上卖大米进行创业,那么就必须改变如此多层的供应方式,以更低的成本走通产业链,把自己的大米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

  这个标题看上去有些复杂,其实“365谷”做的事情很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在网上卖大米”。

  对大多数人来说,看到“卖大米”三个字,通常想起的会是在超市等最终端的销售渠道上购买大米的日常行为。事实上,在超市等终端渠道的背后,传统线下模式的大米供应链还隐藏着种植农户→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分销企业→零售终端→消费者等背后环节。如果要在网上卖大米进行创业,那么就必须改变如此多层的供应方式,以更低的成本走通产业链,把自己的大米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

  因此,“365谷”在网上卖米的思是:以包年模式(典型套餐是658.8RMB/年,每月配送一袋5kg大米)的价格优势和自有品牌的质量保障吸引终端消费者,而在源头上则和农户直接对接,除了将水稻加工成大米的加工环节交由加工企业完成外,其它环节都由自己掌控,形成:种植→365 谷→加工企业→365 谷→消费者(包年消费)的供应模式。

  从品质上来说,采用农户直接采购的模式,可以确保原粮的品质,只有好的水稻原粮才能加工出优质的大米。而产地直达,则是因为我国有非常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比如平谷大桃、365谷采购的五常稻花香大米,这些农作物只有在特定的纬度(气候带)和特定的海拔(温度和光照)上才适宜种植,产地直达是品质,同时防止其他地区产品滥竽充数,自有大米品牌的形象。

  365谷在设置了一个采购点,负责从农户处采购原粮,并把原粮运到加工厂加工。通常一次收购几吨水稻,根据销量、库存等信息决定加工数量,剩余的水稻可以免费暂时存储在加工厂的仓库一个月,而通常一个月时间会再加工一次。

  加工出来的大米会变成分成 5kg的标准小包装,通过物流配货的形式放到设置在通州地区的仓库。每天“365谷”先将大米的发货信息发送到仓储管理中心,仓储根据订单装货和打包、打印订单、准备发货(由外包的仓储管理公司完成)。此时快递去到仓库取打包好的货物,并根据用户信息发送货物到用户家中。

  目前来看,365谷采取的推广方式是和团购网站合作(现阶段的合作方式谈800),参与包年货品的专题推广以获取流量。

  首先是将包年模式应用于大米品类,这一模式通常适用于非常标准化的、而又重复消费的商品,大米则正好切合这一特点——消费者可能每次去超市买的米感觉都不一样,并且得时常重复购买行为,如果有稳定的供货商可以将大米定期送到家中,会有一定吸引力。包年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就是用户享用的是新米。大米存储是个问题,尤其夏天天气炎热更是如此。365谷之所以能保鲜的原因是——大米不易存储,但是带壳的水稻比较容易存储,把原粮放在东北的仓库,冬季时间长,气温低,可以存储。然后每隔一定时间365谷把一批水稻脱壳成大米,其实是新鲜的。

  另外,包年模式相对于京东等平台型B2C而言,有更强的用户黏性,相当于一次下了十几个订单。而如果用户是在一号店买米,他很可能发现同样的东西在京东也有,就因为价格等因素换购买网站,造成黏性低的状况。

  365谷创始人龙茂森告诉我,他们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物流费用较高,现在的情况是如下方左图显示,但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如下方右图,两种模式对比的线%的配送成本,随着规模的提高,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据龙茂森估计,只要做到每天50——100单就可以做供应链整合了,一个月加工一次米(几吨左右),这批米可以卖一个月。

  龙茂森说,365谷的定位只是中端,通过中低端带动销量,通过中高端带来利润。而目前如农人网、沱沱工社的自有品牌农贸产品都存在售价过高的问题。他之所以创业做365谷大米,是因为他看中自有品牌的垂直电商模式,因为商品如果放到第三方平台上销售,除了进店费还有销售抽成,平台成本就占了价格的20%以上,自有品牌垂直电商完全可以拿出这20%甚至更高的成本去自主营销,每获得一个客户,这个客户的黏性会非常大并形成二次消费,一旦获得用户认可就很可能选择包年,从而形成包年用户,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使企业进入更良性的循环。如果大米的模式走通,未来则可以复制到鸡蛋、食用油等其它农贸品类。

  365谷于本月中旬上线,创始人龙茂森毕业于北航计算机专业,团队一共三人,岁数均在80年至85年之间。尚未融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