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泽平宏观:坚定中国经济转型前景的信心

※发布时间:2016-4-21 14:50: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国泰君安宏观任泽平

  中国此轮经济下行主要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的。政策应对应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而非需求侧总量刺激。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并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今年“”对供给侧任务进行了具体布置。随着供给侧破冰攻坚,对中国经济前景将更有信心。

  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讨论与政策应对

  经济分为供求,需求主要是指消费、投资、出口和库存,供给主要指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经济问题分为需求问题和供给问题,如果经济下行主要是需求侧总量问题,则应该采取财政货币等需求管理工具刺激总需求;如果经济下行主要是供给侧结构问题,则应该通过破旧立新。与“供给侧结构性”相对应的是“需求侧总量刺激”。

  1、中国此轮经济下行主要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的

  近年来,关于此轮经济下行的原因及其政策应对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讨论,大致分化为两种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下行是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出在于刺激;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下行是结构性和体制性减速,出在于。

  第一种观点认为,此轮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国内周期性调整所致。如果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国内周期性出清调整结束,中国经济将周期性复苏且还能重回8%-10%高增长轨道。持外部性和周期性论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平台和动力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于2002-2007年高速增长堆积了大量低效产能、全球经济危机、等原因,导致了产能过剩和金融过度杠杆,随后的去产能和去杠杆行为引发了经济减速。

  但是,2013年以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美国步入稳固复苏轨道并于2015年12月首次加息,欧日经济也筑底改善,但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 。

  第二种观点认为,此轮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支撑原先高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2003、2008年刘易斯第一、二个拐点先后出现,2012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净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大幅上涨,跨国公司转移低端生产,加工贸易告别高增长时代,低端加工制造业领域普现产能过剩;2014年20-50岁置业人群达到峰值并开始减少,城镇户均达到一套,城镇化率达到54.77%,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压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14年初的19.3%下滑到2015年1-12月的1%;居民从住行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叠加国际大商品价格下跌,物价露出通缩苗头;部分行业技术简单引进消化的空间开始减小,面临向原创性技术创新转变。

  无论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可以广泛地观察到,中国此轮经济减速主要是结构性和体制性。更为重要的是,市场本该结构性出清,却由于体制性障碍难以实现,刺激多、少,旧增长模式退出,隐性泛滥导致资金错配,形成三大资金黑洞(即旧增长模式的铁三角: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重化工业),酝酿金融风险和隐性失业。

  2、政策应对应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而非需求侧总量刺激

  如果经济减速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增长平台和动力结构不变,应通过反周期性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回归增长中枢。比如,2004-2005年是周期性减速,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品行销世界,居民快速的住行消费升级带动大量住房和基建投资需求,因此政策适度放松后,2006-2007年经济重回周期性繁荣。

  但是,如果经济减速是结构性和体制性,增长平台和动力发生了深刻变化,体制性因素阻碍了结构性出清,固化了原有经济结构,产能过剩企业沦为“僵尸企业”,只刺激不实际上是延缓旧增长模式出清和鼓励加杠杆,是“明斯基时刻”并引向金融危机的节奏。

  当前中国经济表面上是增速换挡,实质上是结构升级,根本上靠转型。

  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央总、国家、习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并对落实好新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习强调,供给侧结构性,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中国经济的出在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推动重化工业领域过剩产能出清,放活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资本市场在供给侧中将承担重要

  国务院十分重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供给侧推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和,资本市场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中将承担重要。

  1、国务院十分重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供给侧推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和。

  2015年12月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论述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方案”、 “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降低企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投资能力。”“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2015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措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出“加大金融体制力度,优化金融结构,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有利于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杠杆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会议确定,一是完善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融资。完善相关法律规则,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增加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数量,研究推出向创业板转板试点。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二是丰富直接融资工具。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三是加强资信评级机构和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研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四是促进投融资均衡发展。逐步扩大保险保障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规范发展信托、银行理财等投融资功能,发展创投、投资等私募基金。五是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依法依规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行为,切实投资者权益。”

  2、未来随着A股逐步调整到位、泡沫去化进入尾声,推动资本市场迎来重要机遇和时间窗口

  快牛快熊均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推动,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随着A股逐步调整到位、泡沫去化进入尾声,市场正逐步进入正常状态,估值趋于合理,投资者趋于,这为资本市场迎来重要机遇和时间窗口。

  在推动资本市场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现实相结合、部门协调、政策配合、对称创新等。中国A股由于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主导、尚待完善等原因,博弈气氛较浓,价值投资有待,呈典型的新兴市场特点,因此在市场化方向前提下,重大要考虑中国现实情况。面对日益混业的金融发展趋势,各领域金融风险之间交叉传染,要防止监管职能的碎片化,推动统一协调监管机制的建立。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对资本市场均产生重要影响,各部门各政策间应做好配合。

  3、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的股票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未来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缺乏抵押物等特点,这与传统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匹配,金融结构落后对经济结构升级构成了制约。未来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应把推动注册制作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牛鼻子工程,实现市场定价、从事前监管到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公开透明等。

  4、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化解金融风险

  化解金融风险是供给侧结构的一个关键点。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盘活企业资产,化解债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例如,ABS(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盘活信贷资产,提高银行资产周转率,化解银行风险;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有利于盘活房地产资产,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银行和房地产相关风险是构成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

  5、发展、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权益融资门槛,创新债券融资工具等,对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意义重大,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6、鼓励通过资本市场优化重组,化解落后产能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优化重组过程中的渠道作用,强化资本市场的产权定价和交易功能,拓宽并购融资渠道,丰富并购支付方式。尊重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各类资本公平参与并购,市场壁垒和行业分割,实现公司产权和控制权跨地区、跨所有制顺畅转让。构建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债券违约机制和打破刚兑机制,减少对落后企业的支持,有利于落后企业退出市场。

  7、依托资本市场,放宽准入,引入新的投资者,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

  在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领域,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依托资本市场,引入新的投资者,鼓励加强竞争,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8、实施结构性减税,鼓励创新

  经济衰退期应通过减税放水养鱼,尤其是对于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速折旧、VCPE等给与税收优惠。产权,稳定企业家预期,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培育人力资本,构建鼓励创新的金融体系。

  9、推动国企,提高资产证券化率

  资本市场将是支撑国企重要力量。推动国企分类监管,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实现国企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深度嵌合。

  10、在推动供给侧的同时,建设社会“完全网”,兜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供给侧将会对银行不良、P2P、就业等产生冲击,化解之策在于债务重组剥离、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失业救济等。

  三、随着供给侧破冰攻坚,对中国经济前景将更有信心

  1、供给侧将成为2016年资本市场提供机会

  去产能的机遇:并购机会增加,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利润提升。钢铁,《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产钢大声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煤炭,发改委提出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利用3年时间,力争单一煤炭企业生产规模全部达到300万吨/年以上;水泥,2016政策推动大企业“大整合”,约占行业40%的产能。

  去库存的机遇:房地产销售改善和租赁市场活跃度提高利好地产行业及相关服务业,库存合理而又受益于政策支持的二线城市值得重点关注。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加快等会带来医疗教育等相关领域投资机会。去库存有利于降低房企风险,房地产企可能受益。地产投资企稳可能性增大,有利于地产链条边际改善。

  去杠杆的机遇:根据供给侧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现状趋势,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股权融资领域的新兴行业,其中领跑的行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TMT、互联网、医药医疗、新材料、休闲服务等领域。而依赖债权融资的传统周期性行业,在产能出清,供需和资产负债表改善后,剩者为王的优质公司和从国企中脱颖而出的公司,存在潜在的投资机会。

  降成本的机遇:降低税负成本,减税,减少低效财政支出;降低融资成本,降息,发展直接融资;降低交易成本,简政放权;降低预期成本,知识产权;降低用工成本;降低房租成本,控制房地产价格泡沫;降低物价成本,保持数量中性货币政策,推动要素市场价格 。

  补短板的机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沿着“衣食—耐用品—住行—服务”的径升级,服务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物质消费,服务业消费升级市场潜力巨大。看好健康与医疗、养老、教育、影视传媒等有关的投资机会。

  2、随着供给侧破冰攻坚,对中国此轮经济转型的未来将更有信心

  中国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充裕的人力资本红利、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企业家队伍,这跟以资源为主的拉美国家有根本不同,更类似成功实现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的日本与韩国。

  我们处在30年未有之变局的转型时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一轮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变革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这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市场经济的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推动的勇气和决心。道虽然曲折,过程虽然伴有阵痛,但随着供给侧破冰攻坚,对中国经济前景将更有信心。经历过转型之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

推荐: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