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访《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一书作者殷邦先生

※发布时间:2018-10-30 21:08: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前不久,一份大学生“最讨厌”十大教科书名单出炉,其中,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经济学》,名列其中,被一些大学生直呼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这本书。

  前些天,笔者采访了一位在武汉某大学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提起学习经济学的体会时,他摇了摇头说:挺抽象的,数理的内容太多了,学了老半天,似懂非懂的。

  最近笔者又采访了一位从上海某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现在一银行就职的大学生,笔者问她你对经济学印象如何,她吐了吐舌说:毫无头绪,学了后章忘了前章。当时为了考试似乎记住一些东西,现在忘得差不多了,总的感觉是散。最后笔者询问了一位某大学的同学,请他将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个比较,看有何区别。他马上答道,真不好比,一比较就犯糊了。

  近日,笔者读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殷邦先生编著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简本一书。深深感它是医治我们学习经济学时感到头痛的良方。诚如他在该书前言所述,经济学之所以是一本令人头痛的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学对经济学原理的论证涉及许多数学公式,数理模型和图表曲线及纷繁复杂的数学逻辑分析与推导过程,令人眼花缭乱,初学者很难从枝枝叶叶的中抓住贯穿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线索,因而很难系统地把握经济学原理的整体性,学起来感到头痛。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学流派林立,众说纷纭,特别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总是把经济表面所见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即经济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现象中的“物与物”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提供了数学形式上的定量分析,但对“物与物”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愿进行定性分析,更不敢研究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背后的具有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个非常的爆炸性问题,甚至利用一些抽象概念来社会的本质关系,把资本家的利已本性看作是抽象的“经济人”的本性,因而初学者很难认清其理论体系的实质,学起来感到头痛。

  笔者专程采访了该书的作者殷邦。他说:经济思想体系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有价值的东西,经济学应该注重向人们提供思想的武器,而非仅仅提供一些数理论证的技术。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涉及许多数学公式和图表曲线及数学推导过程,对经济学原理的论证需要以数学作为分析和论证工具,但决不能于数理逻辑分析中。有很多经济学家力图把经济学变成像自然科学那样完全的学科,实践证明,这是缘木求鱼。

  殷邦继续娓娓道来,在学习经济理论时,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系统钻研基本原理上。只有深入解析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抓住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线索,才能较好地把握经济学原理的系统性。

  鉴于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殷邦先生运用形象思维方法,通过描绘“经济人”图像从形式上更加形象地说明均衡或均衡状态作为一条比较直观的脉络,贯穿于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各个部分,使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和梦见找不到回家的路生产者均衡理论、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和要素市场供求均衡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理论有机联系起来。

  殷邦详细地描述他设计的“经济人”形像,价格如同大脑一样通过中枢反映并传递市场运行的供求信号,各类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有如人体本身。把市场机制调节比喻成“一只看不见的手”。把调控比喻成“一只看得见的手”。而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好比市场运行的“两条腿”(因为生产者的供给行为和消费者的需求行为构成了市场运行最基本的供求活动),“经济人”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踩在供求平衡木上,两支手、两支脚不断地平衡协调,使整个身体保持均衡。运用“经济人”主要是使初学者在头脑中能够初步形成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比较形象的大致轮廓。

  接着他又略加思索地对笔者说,我们对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认识水平上,显然是肤浅的。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线索勾画出来,如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消费者需求行为理论主要是研究消费者在主观偏好和预算约束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条件的分析,生产者供给行为理论和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及要素市场供求均衡理论,主要是研究生产者在技术和预算约束下,生产者在不同类型产品市场价格约束下,生产者在要素市场价格约束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分析。这使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分析的目的和通过分析所要得出的结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又如宏观经济学部分按照国民经济活动过程描述(国民收入流量运转理论)、国民经济活动结果考察(国民收入总量核算理论)、国民经济活动中供求关系分析(国民收入水平决论)、怎样实现国民经济总均衡这样的逻辑线索展开分析。

  “你认为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什么本质区别”?笔者向殷邦提问,他很认真地回答到,经济学各个学派之间、各个学派内部,在理论上和政策上都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分歧,但在资产阶级利益方面是一致的。

  他话锋一转,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总是把现象和本质割裂开来,轻本质分析,重现象分析,尤其是脱离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这一重要前提,抽象地研究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关系,借以代替对资本主义制度产关系的具体分析,从而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本质关系。

  殷邦加重语气地说,我们只有通过深入剖析并深刻认识经济内在本质联系,从于单纯的经济现象关系定量分析中跳出来,才能客观全面地把握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实质。

  殷邦反复强调必须运用马克思的竞争资本主义理论和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理论,从“人与人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对经济学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和一些重大缺陷特别是一些反科学的错误观点进行性思考。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分析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运用列宁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来科学认识市场垄断的本质关系……

  殷邦介绍说,他在书的每一章后面运用马列主义经济理论以简评的形式“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目的是提醒人们在学习经济学理论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严格区分正确和错误的界限,准确把握马列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学说的区别。

  经济理论必须成为通俗易懂和大众易于接受的真理,经济学要大众化,就必须通俗化。殷邦编著《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简本一书,既是一本通俗化的读本,又是一部理论体系严密的著作。该书从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本质联系两个方面以鲍丁解牛的方式进行了剖析,对经济学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形成了比较新颖的系统的结构体系和严密的理论逻辑,使我们从复杂的数学逻辑推理过程中跳出来,一方面能系统地把握经济学原理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能更加全面地认识经济学原理的本质。笔者想借用熊彼特对马歇尔1890出版的《经济学》著作所作的评价来作为采访结束语----经济学不希望经济理论披上的数学外衣来外行们,而是让人读懂,因为没有者,就没有科学的进步。 (刘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