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综合物流> 文章内容

中国财经报网

※发布时间:2017-10-8 19:45: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编者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怎样将这一“新概念”落到实处?刚刚成为首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的甘肃,已迈开了探索的步伐。

  今年4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起草人之一、田园综合体建设者、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接受中央任命,出任委副、省长。4月4日,唐仁健走马上任之后的第一次调研活动,就选择在距城30公里的榆中县。在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他在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村容村貌、民风民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听取基层党支部、农民合作组织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之后,当即决定,支持榆中县以城关镇李家庄村为核心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4月9日,榆中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县启动田园综合体试点。6月2日,财政部发文,正式将纳入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范围。

  至此,一场以现代农业为引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突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大戏,在陇中大地正式拉开大幕。

  6月5日,记者抵达榆中的这一天,该县接到上级通知,正式将城关镇李家庄村纳入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范围,并启动相关工作。

  走进李家庄村,鳞次栉比的大棚映入眼帘,棚外 “骄阳似火”,棚内却“春意盎然”。得知被纳入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范围的消息,村党总支张建文喜不自禁:“没想到中央的和省委、省的部署与我们基层干部群众的想法、思如此吻合。”

  坐落在六盘山余脉兴隆山系马衔山脚下的李家庄村,有803户、3253人,9400亩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广阔。张建文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村两委就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这一年,他拿出在外地打拼多年的积蓄,发起创建了村里第一个母体农民合作组织———李家庄农民合作社。

  同样在这一年,榆中县依靠国家财政政策实施的农村棚户区项目落户李家庄村。后,农民将告别低矮的平房,全部搬进楼房。

  2015年,依托李家庄农民合作社,该村组建了不同业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张建文也以自己的名义创办了 “榆兴农庄”,并吸引几位村民在农庄打工,在业态发展方面率先探。经过1年多的探索实践,张建文发现,村里的部分农民群众比较贫困,转移就业需要技术培训和就业渠道,必须把全村的资源整合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同时,农民上楼之后,也必须有产业支撑,做到宜居宜业、生产生活两相宜。因此,必须走统筹规划、全面发展的子。村干部们到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后,村两委班子把李家庄的发展定位在“农业综合体”的层面上。

  “农业综合体”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搞?张建文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李家庄村在整村推进实践中,通过整合产业资源,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此基础上,通过吸引农户入股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将示范园建设成集旅游、农业采摘、住宿、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智慧生态文化休闲示范园。通过一产推动、实现三产融合,让村里每个人都创造出社会价值,让每一分要素都变成财富。

  为此,村里聘请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专家团队,对该村的“农业综合体”进行了总体规划,把公司化运作带动产业发展作为李家庄村打造农业综合体的一个创新举措。在张建文的带领下,李家庄村党总支推行 “支部+公司+园区+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商品加工、乡村旅游、脱贫攻坚 “四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格局。

  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实践中,李家庄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致力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要素整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整合劳动力资源,让每一个村民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舞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了让村里的每一个家庭妇女都走出,就业创收,村集体建设了11座温室大棚,并成立了手工编织合作社,吸收全村妇女就近参加采摘、管理和编织等工作,让她们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同时,村党总支把全村34户贫困人员全部吸纳到产业链中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村已改良55座大棚,其中26座由贫困户种植,每座大棚年均收益达8万—10万元,人均年收入3.6万元。

  二是整合土地资源。村里通过规划,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让农民以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一方面保障每亩每年1000元的基本收益,另一方面还能从产业收益中分享红利。

  三是整合宅资源。全村农民通过实施棚户区政策,整建制拆迁后,可腾退出600亩土地。村里将其中的400亩土地上缴国家,由上级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另外的200亩作为村集体资产,通过吸收社会资本,进行商业化开发。农民以自家的宅作为股份,参与李家庄社区的建设发展。按照约定,新社区建成之后,每人可以分得50平方米的楼房,同时享受社区的相关公共服务。

  6月6日,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李家庄社区。这里,30座高楼已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其中,全村农民分得的安置房约16万平方米,剩下的14万平方米将对外租售,成为村集体收入的一大来源。

  记者遇到了李家庄村65岁的农民吉,他正在为村苗木专业合作社维修下水管道。他对记者说:“我家4口人,到明年10月就可以在社区分到总面积200平方米的两套住房。我用家里的宅入股,分楼房不用花钱,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我还在园区干管道的活,每天有150元的收入,生活无忧无虑。”

  李家庄村的9400亩土地中,一部分是可耕地,一部分是沙化地、废弃地。为了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村里在对沙化地、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依靠推动,吸纳社会资本,开始打造千亩花海、窑洞宾馆、开心农场、亲子农园、民俗小镇、民俗养生馆,建设集住宿、养生、休闲、养老、亲子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到2018年,当全部项目建成投产之后,全村年接待游客预计达到30万人次,综合收入预计将突破10亿元大关。

  李家庄村在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因地制宜,组合发展,通过三大整合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将农民变成了居民,并变成了股民。二是在破解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现代业态如何培育”等关键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实践,并成功破解了难题。

  榆中县委王晓宁告诉记者,榆中县将围绕“1+4+X”模式,全力进行田园综合体建设。即:以李家庄村为核心,将榆中县康源农业公司、榆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平牡丹园、青城魏家大坪全部纳入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范围,并以此为轴心,在全县范围内依次试点,力争经过3—5年努力,形成规模效应。

  据了解,为支持榆中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市财政已通过追加预算,安排了相关专项资金;榆中县财政也在追加财政预算的同时,按照“渠道不乱、充分授权”的资金整合原则,整合财政、发改、农业、扶贫、林业、畜牧、水利、交通等各渠道涉农资金共计1.6亿元,全力支持精准扶贫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