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上海之后,想念的也许就是在每个街角都能看到的 24 小时便利店,它们干净明亮,无时无刻都在,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你都能够期待统一标准的商品种类和类似的店铺格局。
在,你能看到的便利店,更多的是存在于社区深处的夫妻便利店或者小型超市,各自拥有不同的特色,有时候,回到家又懒得下楼,可以打电话请店主送些零食或者日常用品上楼。
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最近推出了一个相对的生鲜上门服务“本来便利”,与全城的便利店合作,借助那些相对零散的街边小店,覆盖“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用户通过本来便利手机应用或者微信客户端,可以查看附近 2-3 公里以内的商品,这些商品由附近的合作商家也就是便利店自行上架,水果、蔬菜、零食等本来生活已有的商品是从本来生活的系统直接拿过来,店主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特色商品。
下单之后,配送会由便利店自己完成。《好奇心日报》在昨天下午临下班时尝试下单之后,立刻就收到了来自便利店的电话,在半小时以内送达。
这些便利店实际上就成为了本来生活网的一个个小仓库,或者说又一层分销商。本来生活网相关负责人告诉《好奇心日报》,目前可供便利店接入的商品有约 500 种,其中有约 40%不需要冷冻冷藏配送。
从 5 月开始上线测试以来,靠着一家一家地推的方式,本来便利已经接入了 300 家便利店。用户目前在应用里通过手机定位,周围 2-3 公里的范围内基本上只有一家便利店,而配送也是由便利店自己解决。
本来生活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个项目的增长非常快。未来随着用户量和订单量增多,他们会根据大数据分析,增加合作的便利店和人力,也不排除考虑用培训店面配送员或者自建配送团队的方式,来配送质量。
目前生鲜电商竞争激烈,天天果园、美味 77、沱沱工社、许鲜等大大小小的电商都在竞争这个市场。利用便利店更快送货成了形成产品差异的一个方式。
京东从今年 3 月起推出的社区服务“京东到家”也是基于地理,为用户提供生鲜、零食、日常用品等的“一小时内配送”。不同于京东邀请超市等商家入驻的平台模式,本来便利则是从供应的环节切入了这个市场。
虽然并没透露具体的团队规模,本来生活网相关负责人告诉《好奇心日报》,今年他们投入了不太小的一个团队,用与便利店的合作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从实际使用来看,本来便利明显还处在摸索运营方式的阶段。在《好奇心日报》接到第一个电话以后没多久,便利店又打来了询问电话,表示订单中有几件商品缺货,试图协调配送时间到次日。